当前位置: 首页 > 便民服务 > 派出法庭
东高村人民法庭简介
  发布时间:2010-01-26 11:19:00 打印 字号: | |

    东高村人民法庭成立于1988年1月,原址设在原东高村乡政府院内,辖区为东高村、门楼庄两乡,1998年迁入现址办公。2000年3月,东高村人民法庭与夏各庄人民法庭、英城人民法庭合并,组建新的东高村人民法庭,辖区为东高村、夏各庄、马坊三镇。

    该庭现有庭长1人,副庭长1人、助审员2人、书记员2名、聘任制书记员2名,法警、专职司机、警卫各1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名,研究生学历3名。法庭干警法律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为搞好审判工作,服务大局,为民司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庭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全庭成员学习党的各种文件,研读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加强廉政教育,并对所学知识实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另外,该庭不定期地组织全庭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工作经验。

    东高村人民法庭所辖东高村、夏各庄、马坊三镇,以农业为主,马坊镇正在建立京东物流基地。辖区内以相邻关系、离婚纠纷、赡养纠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主。近几年以来,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东高村法庭收案量增多,保持在550件左右。其中,2009年,全庭共审理各类案件550余件,其中人格权纠纷136件,婚姻家庭、继承纠纷115件,物权纠纷97件,债权纠纷202件。随着马坊物流园的建立,东高村人民法庭的收案量将会有较大增长。

    为了更好地方便人民群众诉讼,该庭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例如该庭在北京市首先推出电话立案、远程立案、上门立理、上门开庭、8个小时外立案制度,这些措施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立案。为了使广大村民更为便捷地解决纠纷,该庭分别在辖区各个镇设立了民调联系点,定期指导民调工作。加强与乡镇政府、司法所、村委会的协调配合,强化“民调网络”建设,构建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自行和解等方式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此外,该庭外设置公告栏,及时发布相关案件的开庭公告、典型案例、更新涉农法律法规和各项纪律,方便群众学习、查阅和监督。

    该庭非常重视宣传活动,坚持外网和内网宣传并举的方针。内网方面,积极把该庭所采取的各种便民措施和对各类案件的调研情形及时通报发给本院研究室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为各级领导采取各项措施提供参考。外网方面,该庭组织人员编写“有问有答”、“案件快报”、“关注新案件”,撰写调研案件,对一些法律问题进行探讨。此外,该庭常精选典型案例,通过庭审直播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

   东高村法庭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方面搞好审判工作,另一方面不放松管理。为消除人管人,人不服人的弊端,该庭强化制度建设,实现制度管人、人服制度。为此,该庭先后出台了《政治工作工作》、《审判工作规定》、《行政内务管理办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追究的实施办法》。为了方便人民群众监督审判工作,专门制作了《一审案件审结监督卡》,张贴于大厅,接受监督。 在全庭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东高村人民法庭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当事人、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誉。该庭先后荣获北京“达标法庭”、“十佳”法庭、“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信息工作先进集体”、“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称号。该庭工作人员多次获得“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标兵”等称号。收到当事人敬送的锦旗达十多幅,被当事人誉为“金融后盾、廉洁公正”、“为民热情、公正司法”。

    在荣誉面前,东高村人民法庭全体工作人员深深地认识到这既是光荣,又是期待和责任。全庭工作人民决心以更大的努力,更饱满的热情,更高的工作能力,投入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实践中去,争取在践行能动司法活动中再创佳绩!

责任编辑:平谷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