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便民服务 > 派出法庭
峪口人民法庭简介
  发布时间:2010-01-27 11:02:59 打印 字号: | |
  峪口人民法庭成立于1979年,1998年迁入现址办公,原辖峪口镇、刘店乡、北杨桥乡,2000年3月法庭撤并成立现峪口法庭,是平谷法院最早成立的法庭之一,现辖峪口、马昌营两镇,境内为平原、半山区。

  该庭现有庭长1人,副庭长1人、审判员1人、代理审判员1人、书记员3名,法警、专职司机、警卫各1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7名,研究生学历3名。该庭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全体干警学习中央政策文件、研析最新法律法规、加强廉政风险教育,严格执行“五个严禁”的规定,建立内部自省与外部监督的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全庭干警在审判一线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为搞好审判工作,司法为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峪口人民法庭下辖峪口、马昌营两镇,共37个行政村,以相邻关系纠纷、离婚纠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为主要纠纷类型。近几年以来,峪口法庭收案量基本保持在400件左右。其中,2009年全庭共审理各类案件348件,其中人格权纠纷90件,婚姻家庭、继承纠纷99件,物权纠纷62件,债权纠纷97件。

  峪口法庭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努力开创司法为民新局面。峪口法庭制定了《峪口法庭司法便民工作实施细则》,将司法为民措施制度化、规范化,包括建立提供法律文书模板制度、完善案卷查询便捷制度等十项制度。并针对弱势群体推出细节便民举措:为文盲当事人缴纳诉费提供便利、为高龄当事人看得清晰大字打印、与儿童当事人交流选择方便时间、为残疾当事人开庭方便一律就近。为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和实体权利,向当事人发放审限告知卡、推出开庭电话提醒服务、建立委托代理人文书风险提示制度、建立当事人委托事项登记等制度。这些措施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诉讼。为了使广大村民更为便捷地解决纠纷,该庭注重制度创新,在“四位一体”调解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辖区司法所、村委会多样指导、驻点办公、注重交流、联合宣传的良性互动机制;适时总结、运用并完善乡规民约,力促乡规民约调解法;书记员组成庭前调解小组,提高了案件调撤率。通过积极构建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多元化调解格局,努力将纠纷化解于诉前,服务我区“三保”大局。

  该庭非常重视宣传活动,坚持内宣与外宣联动的方针。内宣方面,该庭积极将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采取的新举措及时通报给本院及上级法院,为各级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组织干警对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撰写调研文章。2009年峪口法庭全年完成多篇宣传稿件,且多数为北京市高院信息转载。其中,“平谷区法院就立案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被评为2009年4月份高院优秀信息。“对证据原件返还问题进行规范”被评为2009年3月高院优秀信息,后被最高法院采用。外宣方面,该庭常精选典型案例,通过庭审直播的方式,对广大群众进行普法宣传。

  在搞好审判工作的同时,峪口法庭一方面狠抓廉政建设,确保队伍廉洁。峪口法庭落实平谷区人民法院廉政建设各项的规定,遵守纪律,全年,全庭无违法违纪现象,无案件虚报现象。另一方面,该庭注重文化建设,丰富干警文化生活。峪口法庭干警积极参加区里、院里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在全庭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峪口人民法庭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及当事人的肯定。多位当事人送来锦旗表达谢意。全体干警倍感使命与职责,决心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司法为民的实践中,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责任编辑:平谷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