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在求学期间,我曾经想过发表论文或者文章,但每次都以没有时间、能力不够等种种理由说服自己放弃了,文字的公开也许不是荣誉,对我而言却代表着突破。
进入平谷法院以后,审监庭面临着一个重要工作,即通过各种渠道完成外宣任务。当时庭里的刘东伟姐在写作方面经验丰富,她慷慨地教给我北京法院网、北京法官、北京审判等刊物的投稿方法和要求,并将她获奖和发表的论文、稿件借给我参考,大大缩短了我盲目探索的时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将写完的“大学生培训总结”修改后投给了《北京法官》,没过多久收到了回音,而北京法院网也在多次投稿后开始刊登我的法律小稿件。我知道我是幸运的,这幸运使我惭愧,也鼓励和激发了我,使我有勇气和信心继续将想法变成文字。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前辈的指点,我懂得的、并将继续坚持的道理,最重要的应该是一个“勤”字吧,多读书、多思考、多练习。好书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术与文学的经典著作中,生活与文艺的随笔文摘中,时时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如果不勤加阅读和思考,也许永远都不能体味其中的深意和乐趣。与现在相比较,我对自己的文字比较满意的时候反而是在中学,因为有一段时期每天都围绕一个题材练笔,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对文字的感触和把握能力逐步增强,那时是自发地、积极地,乐在其中的。我想,在工作中同样的,如果能摒除惰性,勤奋—也将帮助我由被动的完成任务变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我“熟能生巧”,在读书与练习中体验到成就的喜悦感。
现在每次读完别人的文章,再看看自己的,只觉得汗颜……今天写下这些,权当抛砖引玉,同时鞭策自己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