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清晰的记得两年前的春季,即将大学毕业的我面对着没有方向的未来苦苦徘徊,感到前途充满了迷茫和未知,而后又仿佛是在一瞬间柳暗花明,那颗漂浮不定的心终于靠岸,泊在了北京法院高悬的国徽之下。
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而今,在政治处工作的我接手了本院的招录工作,角色和立场的突然倒置令自己稍显不适应,心里也有一种莫名的紧张感。从考生报考那天开始,我便接触到了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每天都有不同的考生打电话询问是否符合条件,单位是否有学历、户口或性别上的歧视等问题,尤其是在调剂面试阶段,每天都有几十名考生询问本院是否还有调剂名额……我好像突然间又跌回了两年前,有很多的问题自己当年也问过。作为乙方,作为涉世未深又即将踏入社会的学子,总是会有控制不住的紧张,甚至是有些胆怯。面对他们的问题,我总是会耐心的答复、鼓励他们。或许是因为自己也有过同样的经历,让我十分理解他们的心情,我总是会情不自禁的从考生的立场出发去考虑问题,每每听到他们焦急的声音,我也会忍不住为他们着急。记得有一名考生由于没有进入中院的面试范围,抱着一线希望想调剂到我院参加面试,可是本院已经没有调剂名额了,当我答复该考生后,感觉到他的语气当中充满了失望和失落,我看他的笔试成绩并不低,便鼓励他不要灰心,多向其他名额较多的法院问问,没过一会他又打来电话,说一个城区法院和一个郊区法院都愿意接受他的调剂申请,自己拿不定主意,希望我能给他一些参考建议,我帮他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形势,建议他找准自己的优势,根据成绩情况来考虑。第二天,这名考生调剂成功后,还特地打来电话表示了感谢。
一句感谢,让人心里暖暖的,感觉所有的忙碌都值得。作为法院的招录工作者,考生信任我们,并时常寄希望于我们,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将会成为我们身边的同事,成为法院未来审判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负责招录工作的我们通常是他们进入本院之前接触到的第一个人,我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直接代表了本院的形象,也将给他们留下对法院干警的第一印象,因此,我们应该多用心去对待,让他们在踏入北京法院工作之前就感受到法院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