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执行文书的立卷归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办法》、《人民法院执行文书立卷归档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笫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执行文书,是指我院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与案件有关的各类文书材料。
各类文书应当打印,不能手写。
第三条 我院办理的下列执行案件,纳入立卷归档的范围:
1.直接受理、接受委托或接受指定执行的各类执行实施案件;
2.财产保全实施案件;
3.各类执行审查案件。
第四条 执行案件由立案庭统一立案,按照案件类型分类编号。执行实施案件、财产保全案件使用“执”字号,执行审查案件使用“执异”字号,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恢复执行后立“执恢”字号。
执行案件必须一案一号。一个案件从收案到结案所形成的法律文书、公文、函电等所有司法文书以及执行文书的立卷、归档、保管均使用收案时编定的案号。在同一案件中,需要制定多个裁定或其他法律文书的,在同一案号后按制作的先后顺序标出“-1”、“-2”。
第五条 执行文书材料由书记员负责收集、整理立卷,承办法官或执行员和部门领导负责检查卷宗质量,并监督书记员按期立卷归档。
二、执行文书材料的收集
第六条 执行案件收案后,书记员即开始收集有关本案的各种文书材料,着手立卷工作。
第七条 执行文书材料应全面、真实地反映执行的整个过程和具体情况。
执行人员应养成一次工作一份笔录的习惯,严禁所做的实质性工作没有笔录在卷宗反映的情况。
第八条 送达法律文书应当有送达回证附卷。
邮寄送达法律文书被退回的,挂号函件收据、附有邮局改退批条的退回邮件信封应当附卷。
公告送达法律文书的,公告的原件和附件、刊登公告的报纸版面或张贴公告的照片应当附卷。
第九条 执行款物的收付材料必须附卷。包括收取执行款物的收据存根;交付、退回款物后当事人开具的收据;法院扣收申请执行费、实际支出费的票据;以物抵债裁定书及抵债物交付过程的材料;双方当事人签订和解协议后交付款物的收据复印件等。
第十条 入卷的执行法律文书,除卷内装订的外,应当随卷各附三份归档,装入卷底袋内备用。其他文书材料,一般只保存一份(有领导人批示的材料除外)。
第十一条 入卷的执行文书材料应当保留原件,未能提供原件的可保存一份复印件,但要注明没有原件的原因。执行人员依职权通过摘录、复制方式取得的与案件有关的证明材料,应注明来源、日期,并由经手人或经办人签名,同时加盖提供单位印章。
第十二条 下列文书材料一般不归档:
1.没有证明价值的信封、工作材料;
2.内容相同的重份材料;
3.法规、条例复制件;
4.一般的法律文书草稿(未定稿);
5.与本案无关的材料。
第十三条 在案件办结以后,执行人员应当认真检查全案的文书材料是否收集齐全,若发现法律文书不完备的,应当及时补齐。
三、执行文书材料的排列
第十四条 执行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应当按照执行程序的进程、形成文书的时间顺序,兼顾文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排列。
执行卷宗应当按照利于保密、方便利用的原则,分别立正卷和副卷。无不宜公开内容的案件可以不立副卷。
第十五条 执行案件正卷文书材料排列顺序:
1.卷宗封面;
2.卷内目录;
3.立案审批表;
4.结案审批表;
5.申请执行书;
6. 移送执行表;
7. 执行依据;
8.执行通知书、财产申报表;
9.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身份证明、工商登记资料、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授权委托书、律师事务所函;
10.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案外人举证材料;
11.询问笔录、调查笔录、听证笔录、执行笔录及人民法院取证材料;
12.采取、解除、撤销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询、查封、冻结、扣划、扣押、提取、扣留、评估、拍卖、变卖、搜查、拘传、罚款、拘留等)文书材料和照片、视频资料;
说明:
(1)上述文书材料应按采取措施的时间顺序排列,串案的文书材料应将正本入一本卷,其他案卷附复印件,复印件应注明文书原本的附卷案号;
(2)照片材料和视频材料应附说明,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和摄影者、证明事项。视频材料应刻录成光盘附卷底。
13.追加、变更执行主体裁定书正本;
14.执行和解协议;
15.执行和解协议履行情况的证明材料;
16.以物抵债裁定书及相关材料;
17.中止执行、终结执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不予执行裁定书;
18.执行款物收取、交付凭证及有关审批材料;其中串案的案款材料应将票据正本入一本卷,其他案件附复印件,复印件应注明:本案原始XX号票据附XX号卷宗。
19.执行费收据材料;
20.延长执行期限的审批表;
21. 执行结案表;
22. 送达回证;
23.备考表:
24.证物袋;
25.卷底。
第十六条 执行审查案件正卷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
1.卷宗封面;
2.卷内目录;
3.立案、结案审批表;
4.申请书;
5.原决定书;
6.申请人身份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授权委托书、律师事务所函;
7.申请人提供的证据材料;
8.听证笔录、调查笔录以及法院依职权调查的证据材料;
9.执行审查裁定书;
10.结案表;
11.送达回证;
12.备考表;
13.证物袋;
14.卷底。
第十七条 各类执行案件副卷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
1.卷宗封面;
2.卷内目录;
3.汇报笔录;
4.执行方案;
5.承办人与有关部门内部交换意见的材料或笔录;
6.有关案件的内部请示与批复;
7.上级法院及有关单位领导人对案件的批示(含信访件);
8.承办人审查报告;
9. 司法救助案件审批表、案件报告
10.合议庭评议案件笔录;
11.执行局(庭)研究案件记录及会议纪要;
12.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记录及会议纪要;
13.法律文书原件、签发件;
14.其他不宜公开的材料;
15.备考表;
16.证物袋;
17.卷底。
四、执行文书的立卷及卷宗装订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执行文书材料经过系统收集、整理、排列后。逐页编号。页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写,正面书写在右上角,背面书写在左上角,背面无字迹的不编页号。卷宗封面、卷内目录、备考表、证物袋、卷底不编页号。
第十九条 执行文书材料包括卷皮的书写、签发必须使用碳索墨水、蓝黑墨水或微机打印,如出现文书材料使用红、蓝墨水或铅笔、圆珠笔及易褪色不易长期保管书写工具书写的,要附复印件。需要归档的传真文书材料必须复印,复印件归档,传真件不归档。
第二十条 卷宗封面必须按项目要求填写齐全。字迹工整、规范、清晰。卷面案号应当与卷内文件案号一致;案件类别栏填写“执行”;案由栏填写执行依据确认的案由;当事人栏应当填写准确、完整,不能缩写、简称或省略;收、结案日期应当与卷内文书记载一致;执行标的栏,应当填写申请执行标的;执行结果栏,应当填写已经执行的金额或其他情况;裁决机关栏,应当填写作出生效法律文书的机关;结案方式栏,接不同情况分别填写自动履行、强制执行、终结执行、执行和解或不予执行等;结案日期栏,应当填写批准报结的日期。
第二十一条 卷内目录应当按文书材料顺序逐项填写,一份文书材料编一个顺序号。
第二十二条 卷内文件目录所在页的编号,除最后一份需填写起止号外,其余只填起号。
第二十三条 卷内备考表,由本卷情况说明、立卷人、检查人等项目组成。
“本卷情况说明”栏内填写卷内文书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立卷人”由立卷人签字;“检查人”由承办法官或执行员签字。
第二十四条 卷宗的装订必须牢固、整齐、美观。便于保管和利用。
每卷的厚度以不超过15毫米为宜,材料过多的,应当按顺序分册装订。每册案卷都从“1”开始编写页号。卷宗装订齐下齐右、三孔一线,长度以180毫米左右为宜,并在卷底装订线结扣处粘贴封条,由立卷人盖章。
第二十五条 卷宗装订前,要对文书材料进行全面检查,材料不完整的要补齐,破损或褪色、字迹扩散的要修补、复制。
卷内材料用纸以A4办公纸为标准。纸张过大的要修剪折叠,纸张过小、订口过窄的要加贴衬纸。
图像照片,冲洗格式统一为8寸,一张A4纸上下贴两张;复印件形式须用A4纸打印。
外文及少数民族文字材料应当附上汉语译文。
作为证据查考日期的信封,保留原件,打开展平加贴衬纸。
卷宗内严禁留置金属物。
五、执行卷宗的归档和保管
第二十六条 执行人员应当妥善保管执行卷宗,防止卷宗毁损、遗漏、丢失。
第二十七条 实际执结的案件应在报结后的一个月内完成卷宗归档工作,其他案件应按照《人民法院执行文书立卷归档办法(试行)》规定的期限完成卷宗归档工作。
第二十八条 执行机构应当对执行卷宗的归档情况登记造册,归档案件必须有档案部门的签收手续。
第二十九条 执行档案的保管期限由档案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确定。
第三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未及时归档或损毁、遗漏、丢失案卷材料的有关人员,视情节轻重,依有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六、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