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刑事冤假错案的法官心理学成因与防范初探
作者:何雨亭、唐丽珺  发布时间:2017-08-10 16:33:21 打印 字号: | |

论文提要:

   每一件刑事冤假错案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学界普遍从司法理念、刑事制度、审判程序等方面研讨冤假错案的成因。然而,法官是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基本元素,刑事审判活动是靠法官主导并得出最终结论的。剔除社会压力、个体差异等偶然因素,法官潜意识里自然生成的认知与决策偏差潜移默化地对刑事审判活动产生巨大影响。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绝大多数冤假错案中反映出裁判者受心理定势、晕轮效应及锚定效应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容易察觉,但尽量减少这种影响却对避免和减少冤假错案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法官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近年来冤错案例为基础,运用认知心理学和决策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普遍存在的造成冤假错案的法官心理成因,并从理念、制度、保障三方面提出规避心理效应负面因素的措施,以期对减少冤案的发生有所裨益。


   附件:刑事冤假错案的法官心理学成因与防范初探.doc

来源:平谷法院
责任编辑:平谷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