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疏整促”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及河道治理、棚户区改造、休闲大会筹办等区域重点工程的推进,平谷法院以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助力法治政府建设为着眼点,以构建多项府院联动机制为抓手,通过六个升级举措,探索形成“平谷路径”5.0版政府法治系列工程。
在“平谷路径”1.0版着力解决“告官不见官”,2.0版实现负责人“出庭出效果”,3.0版致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4.0版首倡内外联动搭建合力解纷平台之后,平谷法院系统研判行政审判新形势新问题,“一中心四支点六平台”网状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平谷路径”5.0版府院联动政府法治新格局全面开启。
一是升级配套机制,完善负责人出庭应诉。召开府院联动共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新闻通报会,发布近三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专项报告,将应诉情况细化到案、到单位、到负责人,逐案分析,精准施策。借力区政府依法行政考核机制,按照修改后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要求,推进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修订完善,设定出庭应诉指标,将正职出庭应诉情况列入重点考核指标,增设纪律处分条款,为确保全年出庭应诉率提升到新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发挥专业合议庭功能,庭审前、中、后分别增设出庭负责人介绍环节、独立发言环节、评价反馈环节,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出声出效果。今年1-3月,辖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5%,创历史新高。
二是升级发展思路,完善诉讼文书电子送达。在全区行政机关首推诉讼文书电子送达工作,由各行政机关签署电子送达地址确认书,同意采取电子送达方式接收诉讼材料,并确认送达邮箱地址、接收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同时,建立本庭内送达地址共享机制,对以同一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不再要求行政机关重复提供邮件地址,将以备案的确认书中的送达地址为默认地址进行送达,加速案件审理进程,规范府院衔接,提升司法及行政效率。
三是升级推进方式,完善府院常态沟通交流。坚持贯彻“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法院推进、司法行政互动、终局化解纠纷”工作理念,从政府法治与司法职能发挥角度统筹设计互动机制,与辖区机关单位周期性合作共建,成立第二批依法行政教育示范基地,提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水平,增强制度设计全局性、战略性。借力政府法制部门与司法行政部门整合,建立依法行政网状共建格局,推出“两微”平台——“平谷路径”微信公众号及府院联动微信群,推出行政审判动态,发布行政审判月报,定期反馈行政执法问题,提出完善建议,集诉讼提醒、日常交流、诉讼指导于一体,构建府院常态沟通机制。
四是升级执法提示,完善依法行政长效培训。以涉诉案件数量大、行政执法问题多、出庭应诉不积极、矛盾突出领域集中四类问题为工作重点,设立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送法入乡,以案释法。选择法律意识强、行政执法规范的乡镇打造依法行政样板乡镇,在全区行政机关中发挥示范作用。建立样板乡镇规范引领及观摩庭、法制讲座、巡回审判等依法行政能力长效培训机制。
五是升级监督举措,完善“三书二报一案一建议”督促机制,白皮书服务行政机关反馈行政执法存在问题,蓝皮书服务人民群众公开类案审理情况,红皮书服务审判工作固化案件成果,负责人出庭应诉专报及行政审判月报定期反馈案件情况提供决策参考,精品案例集提供类案索引,个性化司法建议提示执法风险,全面提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六是升级解纷模式,完善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法院牵头建立“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室”,综合运用调解、协调、依法裁判、司法建议、司法救助等方式,丰富行政审判权力救济功能,提升行政审判效果。将行政赔偿、行政补偿及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等三类案件纳入诉前调解。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高校学者、退休法官、律师组成的调解员队伍,激活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和诉前调解,督促行政机关负责人全程参与,负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