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以来,平谷法院大力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辖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每年均保持在60%以上,领跑全市法院。今年,平谷法院总结出“一依托五借力”工作经验,前三季度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7%,实现了辖区行政机关出庭负责人出庭无盲点全覆盖。
一、依托“平谷路径”,深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潜力。“平谷路径”创造性提出推进负责人出庭应诉“四步走措施”“十六项方法”,坚持以该项工作为主线和抓手,将“平谷路径”持续升级至5.0版,构建“一中心四支点六平台”网格化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格局,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助力法治政府、和谐平谷建设。
二、借力政府考核机制,提升认识水平。召开新闻通报会,对近三年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进行总结通报。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纳入年度全区法治建设绩效考核及纪委追责目录,将正职出庭应诉情况列入重点考核,并建立监督问责机制。依托法院开放日等平台,选取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案件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加强人大、政协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增加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收获,提高出庭应诉积极性。1-9月,4个乡镇政府出庭应诉率实现零的突破,一跃提升至100%,彻底解决“告官不见官”难题。
三、借力一把手出庭示范效应,促进制度推广。平谷区开创全市区长出庭应诉之先河,形成良好示范效应。对涉重点工程、重大敏感、涉诉涉访风险较大的案件,推出建议行政机关正职负责人出庭的特别提示制度,做好庭审和媒体宣传双预案,打造负责人出庭精品庭审,正职负责人出庭人数逐年递增。同时,建议行政机关完善“负责人+具体执法人员+法律顾问”出庭人员结构配置,重视应诉队伍的配备和培养,提升出庭效果。将执法规范、法律意识强、出庭效果好的行政机关选树为样板单位,在全区形成示范。成立“负责人出庭示范团队”,推出庭前出庭提示、庭中独立发言、庭后跟踪反馈“三要素”工作法,确保负责人出庭出声出效果。
四、借力府院联动沟通机制,督促制度落实。线下开设府院学堂、联席会、案件研讨会、依法行政论坛等沟通载体,线上开通“平谷路径”微平台和府院联动微信群,线上线下联动,畅通沟通渠道,督促行政机关重视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借力依法行政培训班、中青干部培训班、处级干部轮训班等平台加强对出庭人员应诉常识、技巧的司法培训,提升庭审质效。对负责人应诉案件,坚持立案后、庭审前和结案前“三必须”沟通原则,释明庭审规则,主动了解负责人针对诉讼活动中发现的执法问题及改进措施,并提出完善建议。1-9月对11家行政机关进行浸入式走访,制作个性化“微报告”,对行政执法及出庭应诉进行指导与提示,并倾听各行政机关的意见建议,均收到积极反馈。
五、借力评价反馈机制,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长效督促机制,每月通报月度结案及负责人出庭情况,每季度详解负责人出庭情况,每年制作白皮书反馈出庭应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出庭率低或不出庭不答辩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形成书面报告抄送政府相关部门,引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改进和加强司法建议工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向行政机关发送个性化司法建议,提出负责人出庭应诉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建议,并跟踪落实情况。1-9月,已制作月报8期,季报3期,发送司法建议5篇,均得到行政机关高度重视及积极回复。
六、借力实质性化解工作,扩大出庭效果。成立实质性化解工作室,调动被诉行政机关参与化解的积极主动性,对于具备实质性化解可能的案件,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全程参与、负责到底,力争缓和双方矛盾,通过行政协调方式彻底、稳妥化解行政案件,丰富行政审判权利救济功能。成功化解20余起行政案件,负责人参与度100%。其中,我院受理首例涉政府特许经营行政协议案,被告正职负责人全程参与协调化解,促使双方达成调解,涉案金额400万元。调解协议达成后,负责人主动协调资金给付事宜,在加速财政拨款进程、尽快挽回民营企业损失上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