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谷法院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2017年受理19件,2018年受理21件,2019年受理23件,此类案件具有专业性强、调解难度大、审理周期长等特点,部分案件医患关系矛盾尖锐,易触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及时妥善处理医患矛盾纠纷,促进区域稳定大局,平谷法院加大工作力度,多措并举促进医患共同体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取得良好效果。据统计,平谷法院第一季度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数量同比下降83%。
一是制定工作办法,提供制度保障。结合司法审判实践,制定《依法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工作办法》,从纠纷的诉前化解、加大案件审判力度、依法分配举证责任、实行专业陪审参审、探索诉前启动鉴定程序机制、对涉疫情定点医疗机构慎用财产保全措施、强化风险提示等十五个方面,明确了工作举措和工作原则,为提升工作质效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二是创新工作举措,提升审判质效。主动“走出去”,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辖区疫情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座谈会,了解疫情防控期间的医患关系状况,征集司法需求,提供“订单式”司法服务;对已立案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纳入“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分案、根据案件情况制定审理计划,具备调解可能的,先行调解,双方分歧较大的,及时释明双方权利义务,启动庭前会议、举证质证、司法鉴定、开庭审理等诉讼程序;实行专业陪审、参审机制,交叉邀请具有从医经历或医学专业知识的陪审员参与陪审,同时根据案件需要,邀请专家辅助人出庭,弥补法官专业知识的不足,合理理清并确定双方责任,提高案件审理质效,有效化解纠纷,促进案结事了。
三是重视调解工作,缓和医患关系。对有纠纷苗头或已经产生的纠纷,根据具体需求,选派审判业务骨干提前介入纠纷调处,为双方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和诉讼程序,综合运用法律规定、在先判例等进行释法明理、开展调处工作,扩大诉源治理成效;对正在审理中的诉讼,将调解工作贯穿案件始终,从庭前会议、开庭审理、作出裁判、判后答疑各个环节抓住适当时机,多做双方的调解工作,促成双方和解。即使不能达成调解协议,也努力通过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缓解双方对立情绪,避免矛盾升级。
四是加强普法力度,引导理性维权。通过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庭审过程、撰写案例分析和普法文章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选择典型案例开展以案讲法,从源头上减少纠纷产生。特别是疫情期间及时通过“平法e联”刊发普法文章,加强对医疗行为自身存在的局限性、风险性的认知,为理性面对和解决纠纷奠定基础。
五是强化风险提示,消除潜在隐患。加强对近年来涉医疗纠纷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深入分析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患者就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提示,最大限度降低纠纷发生隐患。同时,畅通互联互通渠道,建立相关专业问题的建议沟通长效机制,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