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以案释法
老伴去世,另一半遗嘱分配房产引发三子女争夺
作者:乌云嘎  发布时间:2020-11-20 10:54:52 打印 字号: | |

【案情简介】

张宝某(男)与王翠某(女)夫妻二人育有二儿一女,大儿子张勇某,二女儿张晓某,三儿子张健某。张宝某于2011年因病去世,王翠某于2018年12月去世。三个子女在父母去世后对遗产的分割发生了分歧,三儿子以王翠某录制遗嘱视频为依据,要求将父母生前所有的房屋一套过自己所有。大哥张勇某认为自己作为大哥为家庭付出很多,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挣钱,负担起了弟弟妹妹的学费与生活,父亲生病的时候也出钱出力了,房子留给弟弟一个人所有,觉得非常不公平。二姐张晓某也觉得不公平,她经常回娘家看望父母,贴心照顾,洗衣做饭,收拾房间,经常补贴家用。大哥与二姐不同意母亲生前所作的财产分配,认为房产应该三人平分。

期间,三弟张健某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年轻女孩,经过相处,两人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女方父母希望自己女儿未来的生活有个保障,就对张健某提出一个硬性的要求,张健某必须有他自己个人名下的一处房产,才能允许二人结婚。张健某在知道女方家庭的要求后立即向自己的大哥二姐表明,房子必须给他。

三人就房子的问题始终僵持不下,最终大哥与二姐将三弟一纸诉状告到法院,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依法继承分割张宝某、王翠某名下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房屋,主张确认按份共有,二原告各继承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不要求实体分割。

【调查与处理】

张宝某去世后,妻子王翠某、大儿子张勇某、二女儿张晓某、三儿子张健某按照法定继承各自分得房产的八分之一。王翠某去世后,三儿子张健某分得王翠某所拥有的另一半房产。2019年6月10日,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判决最终法院判决:一、张宝某、王翠某名下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房屋归原告张勇某、原告张晓某、被告张健某按份共有,原告张勇某占有八分之一份额,原告张晓某占有八分之一份额,被告张健某占有八分之五份额。二、驳回原告张勇某、张晓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律分析】

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遗嘱形式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以录制视频的方式订立遗嘱,虽然不是法定的遗嘱形式,但是司法实践上并不会直接否定视频遗嘱的效力,在本案中被继承人王翠某在去世前以手机视频的形式记录了其对于房屋的处理,经法院审查,认定王翠某的视频遗嘱真实有效。

张宝某先于王翠某去世,经法庭查证,张宝某死亡之前未立下遗嘱,按照法律规定对张宝某个人财产应当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分配。王翠某及三个子女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都有权继承张宝某的个人财产,且份额应当均等。

【典型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自立遗嘱,在生前对自己的财产提前进行分配。那遗嘱怎样能够得到较好的实现呢?首先,遗嘱必须合法有效,不论是遗嘱的形式还是遗嘱内容都应该符合法律规定,否则无法得到实现。其次,所留财产及财产线索应明晰。具体而言,遗嘱中不仅要说明自己留有多少财产,还应明确财产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在之处,不然遗嘱人所留财产将会遭受流失的风险。最后,遗嘱应当得到妥善保管。社会生活中,有的人立了遗嘱之后为了保密,就把遗嘱藏了起来,也没有让任何人知道有遗嘱的存在或者遗嘱的所在之处,这样做虽然保证了遗嘱的秘密性,但是如若立遗嘱人突然离世,在没有人知道遗嘱的存在或者找不到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就不能按照立遗嘱人的生前遗愿得到分配,那遗嘱的价值就无法实现了。

并非所有的遗嘱都具有法律效力,根据《继承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还有一些情形也会导致遗嘱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比如:1、遗嘱处分了遗嘱人无权处分的财产,该无权处分财产的部分无效。2、有效遗赠扶养协议导致的失效。3、多份遗嘱内容冲突导致的失效。4、遗嘱人生前对自己财产的处分导致的失效。5、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导致的失效。6、清偿债务导致的失效。7、遗嘱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导致的失效。8、形式要件欠缺导致的失效等等。

许多人在遇到继承方面的纠纷后,因厌诉情绪和人情世故的影响,总是会选择逃避或者拖延,这样很可能导致自身的继承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维护甚至最后可能无法实现。《继承法》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二年的诉讼时效限制,是法律为了督促权利人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止怠于维权而遭受不利。在法律规定的二年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自继承开始之日即被继承人死亡时,超过二十年的就失去了提起诉讼的权利。因此,当我们遇到有关继承方面的纠纷时,在其他解决方式均无果的情况下应尽快通过诉讼程序予以解决,否则有可能承担不利后果。

 

 


 
来源:平谷法院
责任编辑:王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