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平谷法院召开“深化互动诉源治理 共同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新闻通报会,并成立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特色团队——王富菊审判团队。
这个团队是“1+1+1”组合模式,由法官王富菊,法官助理周歆卉和书记员李然组成,他们平均年龄30出头,实质化解工作做得很“实”。她们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精益求精,用柔肩扛下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重担;她们秉承“聚焦诉求、平等协商、公平公正、终局解纷”的原则,回应行政相对人实质诉求,杜绝机械办案,避免程序空转,切实增强群众在行政案件中的获得感。
团结协作,创新举措很“实用”
平谷法院这个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团队在工作中团结协作,总结出了“三听三问三讲三做”工作法,即团队收案后先由法官助理、书记员根据案件情况进行“三听三问”形式审查,并详细做好记录,以便有据可查。“三听”即倾听原告真实诉求、倾听原告事实理由、倾听双方协调意见。“三问”即询问案件发生的背景情况、询问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意见、询问协调化解方案。在“三听”“三问”的基础上,法官助理总结出案件争议焦点,概括出原告实质诉求,预判案件可化解性,并向法官进行报告说明。法官再根据报告情况,切中纠纷“病灶”,展开“三讲”“三做”的实质审查,并进行最终的研判,评估案件诉讼风险。“三讲”即讲解法律的规定、讲解举证的规则、讲解生效案件处理情况。“三做”即做平等对待当事人、践行法治理念的中立方,做实地勘查、全程协调的推动者,做携手聚力、搭平台解纠纷的中间人。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分工配合,逐步推进,成功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的行政争议,消除了一个又一个的“官民”对立,既保障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为区域发展大局提供了司法保障。
同时,该团队还坚持全流程化解。关口前移,加强诉前调解、协调。审判团队制作实质性化解提示函,在立案前向当事人发放,根据当事人意愿在诉前开展实质性化解工作;诉中协商,妥善处理民行交叉案件。对民行交叉案件,在审查行政争议时,根据当事人意愿一并解决民事纠纷,避免矛盾交织和深化;后续跟进,强化裁判文书内容落地,促进行政争议的实质性解决。
团队配合,精益求精创“实绩”
为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王富菊团队成员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创新实质化解配套工作,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多年来,该团队法官助理、书记员分别运营“平谷路径”微平台、府院联动微信群“双微平台”,加强常态沟通,数据分析,态势研判,源头跟进,及时预警,积极助力辖区党委政府矛盾纠纷防控;同时,重视类案总结研判,定期前往辖区乡镇走访座谈,举办依法行政专题讲座,开示范观摩庭,定期发布行政审判月报,适时发送个性化司法建议。在特色团队工作机制的推动下,平谷区行政执法环境不断改善,行政机关败诉率呈下降趋势,实质性化解率大幅提升,2019年辖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7.3%,2020年达到100%。
2018年底,该团队化解的涉平谷区泃河河道治理的行政争议案,被市高院评为"疏整促提供司法保障优秀案例并入选全市十大典型案例";2019年4月、2020年6月,平谷法院召开的新闻通报会,重点推介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及特色团队,获多家媒体报道;2019年7月2日,最高法院行政庭莅临该院专题调研实质性化解工作,与特色团队成员进行交流,黄永维庭长高度评价该院实质性化解各项举措,称其“符合中央精神,契合首善标准,贴合民生需求”;2019年7月7日,时任平谷法院行政庭庭长白雪英做客中央电视台《法治中国说》栏目,畅谈该院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各项举措,收获好评不断。
该团队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以该审判团队成立的党小组首创“滴灌式学习法”,荣获平谷法院"优秀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党小组连续两年获评该院"优秀党小组",王富菊法官的“菊言菊语” 业务研讨课堂也成为该院优秀党小组学习品牌。法官助理周歆卉更曾获得"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授予的全国“两会”舆论引导先进个人"、北京高院授予的"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二等奖"等。书记员李然连续多年获得该院“特别贡献奖”“优秀书记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还曾发挥特长获得"2012年平谷区广播操比赛团体一等奖"等。
在王富菊团队每位成员肩上,一边是助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共同使命,一边是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善良初心,她们勤勉谨学、矢志奉献,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