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兼程,铸就百年光辉历程。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习党史国史,传承红色精神,平谷法院金海湖法庭党支部开展“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展未来”主题党日活动,在活动上,大家回顾了那些开疆拓土、成就伟业的一代代共产党员,那些共产党历史上的“可爱的人”。
在党旗的引领下,我国的法治事业逐渐枝繁叶茂,金海湖人民法庭也在一步步成长。在这个北京最东边的人民法庭,同样有一代代 “可爱的人”,践行着初心与使命,带领金海湖畔的干警,在北京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留下他们默默耕耘的身影,见证了金海湖法庭的历史,见证了中国法治事业的进步。
让我们坐着时光机,回去看一看他们的样子……
一路芳华,沧桑巨变
于宝灵,1986年加入平谷法院,2004年7月起任韩庄法庭副庭长,金海湖法庭成立后,直至2005年7月任金海湖法庭副庭长,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任金海湖法庭庭长。
于宝灵是金海湖法庭成立后的第一任庭长,他见证了法庭从平房搬到楼房,见证了法庭从办公环境到办公设备的极大改善。
但派出法庭的工作仍然需要克服上下班近二十公里的路程,需要克服在城区互联网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派出法庭尚未接入网络的不便。
于宝灵任职期间,为缓解办案压力,金海湖法庭施行“科学分案、科学排期、集中处理、细化送达”。
2006年,金海湖法庭将巡回审判车开进深山,多次为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或年逾古稀的老人在深山就地开庭。
2007年,为更好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金海湖法庭启动农民工讨薪速审机制。
2008年,金海湖法庭深入山村开展 “迎奥运、促和谐、保平安”下乡普法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服务平安奥运。
于宝灵,金海湖法庭最早的见证者,他在人民法庭工作全面提升的重要历史时期肩负起重任。他见证了人民司法与党和国家事业的高速发展,见证了审判职能的不断拓展,他也经历了人民法庭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张久新,1993年加入平谷法院,1998年调入韩庄法庭,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任金海湖法庭副庭长,2009年9月至2015年1月任金海湖法庭庭长。在金海湖畔,张久新从助审员、审判员,到副庭长、庭长,扎根基层十七年,岗位变了,任务重了,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从未动摇。
“群众利益无小事”,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010年,张久新任庭长后,马上建立为民实践长效机制:一是设立群众意见箱和群众满意度评价箱;二是将“听呼声、走百家、送服务”活动成效纳入干警考评体系;三是对“行动难、诉讼难、矛盾难以化解”的“三难”案件落实主动服务制度。
为与群众增进互动,金海湖法庭开展了庭审观摩、关爱软骨病儿童、到敬老院慰问演出等各类活动。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老人溺水身亡案”进行同步网络直播,在“影视基地排防案”中利用周末进行现场勘查。
那些年,金海湖法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明星法庭,先后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法制晚报等诸多媒体对金海湖法庭的工作及典型案件给予了高度关注。
十七年间,变化悄然发生,只有回过头,才会发现原来走过的足迹如此清晰,如此坚定。
千帆过尽,初心不改
韩海龙,1995年加入平谷法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任金海湖法庭庭长。
韩海龙自师范学校毕业后,曾担任近十年的中学教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入平谷法院后,他从人民教师变成了人民法官,从三尺讲台站到了审判席,两种不同的职业,带给他不一样的人生,但早早入党的他,不变的是身为党员的初心。
韩海龙任职期间,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任及在读博士后一行八人到金海湖法庭进行考察调研,建立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长效联系机制。
为提升全庭干警科学办案能力,他组织开展了“晚间微学堂”、“业校学习”等系列活动。为丰富干警文娱生活,他带领全体干警勇攀“一脚踏三省”之地。
说来也巧,继韩海龙之后,下一任金海湖法庭的庭长许友刚,正是他曾经的学生。那时,他是讲台上的政治老师,许友刚是坐在课桌后面的青葱少年。
传承悄然发生,那个曾经的少年,成为了金海湖法庭下一任领路人。
不曾改变的,是许友刚每次见到他,都脱口而出的那句 “韩老师”。
是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心中有光,无畏前行
许友刚,2003年加入平谷法院,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任金海湖法庭庭长。
对,许友刚就是那个“韩老师”教室里的“青葱少年”。看到照片你可能不敢相信,头发花白的他是个八零后法官。他常说,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作为法官,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交的是责任,更是信任。在他看来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对待手中的法槌,他是敬畏的。
2019年5月,机构改革后,许友刚是金海湖人民法庭党支部选举的第一任书记。他任职期间,金海湖法庭创立并持续开展的“金海湖畔好读书”系列活动被评为“北京市法院优秀党建项目”。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如洪水般席卷全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春节过后,有的干警被困于京外,有的干警已经回京要进行隔离,能正常工作的干警要错时、错峰上班,只有许友刚一个人始终坚守在法庭,没有周末,没有休息,长达数月。
疫情当前,金海湖法庭坚持疫情防控和审判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办案插上“云翅膀”,积极探索应用多样的“零接触式”诉讼服务。结合审判工作实务,多次召开工作部署会,逐级推进,更主动联合属地公安系统加强舆情监管。
青丝渐成白发,他用自己的执着诠释着法理人情。他用每一份坚守,每一份努力来告诉我们,唯有牢记责任与良知,才能让法院的判决掷地有声。
草木蔓发,春山可期
路小锋,中共党员,1995年加入平谷法院,2020年7月至今任金海湖法庭庭长。
传承无处不在,上有师生之间的传承,这里有父与子的传承。
路小锋的父亲路宝文是平谷法院老经济庭的副庭长。路小锋在金海湖法庭任职后的第一次庭务会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叫人民法庭?
他接着说,因为我们是人民的法庭,是离人民最近的地方,是化解矛盾的前沿,是联系人民的桥梁,是服务社会的窗口。维护人民的利益,保护人民的权利,这是司法工作的根本,一刻不能忘,一丝一毫不能偏离。
是的,这可能就是路小锋从父亲身上看到的党员的本色,也是法官应该有的样子。
2020年8月12日,北京市防汛办发布大到暴雨预警,平谷区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一起排除妨害纠纷因涉及排水问题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时正值午休时间,路小锋对此高度重视,当即要求承办人联系村委会采取防御措施,并立刻动身协助开展防汛工作。
为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金海湖法庭主动延伸审判职能、深度参与基层治理,邀请辖区内各村支部书记到法庭,开展“深入开展诉源治理 融入基层治理格局”主题座谈会。
2021年,世界休闲大会在平谷金海湖畔召开,金海湖法庭内部组织了“学外语”、“舆情防控”、“普法宣传”等各类专题培训,力求为大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路小锋始终相信,健康的体魄是开展好工作的前提,他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更为法庭制定了全年健身计划,多次开展健身徒步等体育锻炼活动,将关心关爱干警进一步落到实处。
“北京市法院十佳人民法庭”“党建工作先进集体”“五好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北京市法院先进集体”“北京市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可爱的人”,你们看到了吗,这些荣誉就是你们背后隐形的翅膀。
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共产党员披荆斩棘,一代代司法工作者践行初心使命,我国的法治建设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金海湖法庭的一路变迁,正是整个法治社会进步的缩影。
可爱的人,理应如此。
百年建党,千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