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北京法院都高度重视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提升法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平谷法院近年来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充分挖掘释放司法效能,助力民营企业产权保护。
一、“快”字为主 实现诉讼“加速度”
“真是感受到了打官司的效率,我们现在对通过诉讼维权充满了信心”。来自平谷的一家民营企业给法院送来了锦旗。
原告是一家运输公司,在连续为被告承运多次货物后,被告以双方对账未经最终确认为由拒不给付运输费用,原告无奈只好起诉到法院。“我们的案子当日立到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当日上午法官通知我们做手续,下午就收到了保全的回执。过了三天,法官打电话说,被告同意法院组织调解,已经将案款打到法院,我们不到一周就把被告欠付的运输费拿到手里了”,原告激动的说。
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尽量适用小额程序、简易程序解决纠纷,通过财产保全、诉中调解,督促各方积极履行义务,这个案件是平谷法院积极贯彻落实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院陆续出台《关于小额诉讼程序案件审转执衔接工作机制暂行规定》《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2022年深化诉源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今年1-7月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34.23%,简易程序适用率52.09%,前端化解案件达到民商事案件总量的63.27%。同时制定《加强审限管理的工作意见》《长期未结案件清理方案》,严格规范扣审、延审事由,压缩管辖异议审查时间、加快财产保全办理效率,进一步缩短涉民营企业案件审理周期,扩大独任制在普通程序中的适用范围,2021年商事案件平均实际审理天数56.26天,同比下降24.26%,今年1-7月,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55.41天,在去年有大幅下降基础上同比又缩短1.51%。
二、“便”字加成 实现诉讼“零跑动”
按照北京法院统一规定,平谷法院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近年来该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突破时空限制,打造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方位智能服务诉讼平台,实现起诉、庭审、执行案款发放等环节全程网络化、无纸化、数字化,让诉讼群众享受“零跑动”的便捷司法服务。今年1-7月在线立案率66.22%,全部涉民营企业案件均通过电子方式送达裁判文书,大幅提升诉讼效率。
平谷地处北京远郊,个别诉讼主体不愿通过线上诉讼解决纠纷,为进一步方便群众诉讼,现场勘查、巡回审判成为该院法官的必修课。
“法官,真感谢您能到现场看看,能切实的了解我们公司的经营情况、案件情况,为我们中小微企业维护产权提供保障,便利了我们当事人,真是谢谢您!”
为深入查明案件事实,加快案件审理进度,对需要现场勘查的案件,第一时间到场查明事实,就地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已经是平谷法院法官的一个工作习惯。
近几年,该院持续开展“百案精品示范”和“百案巡回审判”活动,切实深化“三合一”审判工作法即将现场送达、现场调查、现场开庭三项工作节点一并在现场进行,大幅提升了群众诉讼的便利性。
三、“严”字把关 实现案件审理“出实效”
“看了法院发的普法宣传册子,才知道这理财有这么多门道啊!”利率多少在法律保护范围内,理财合同重点条款有哪些?这是平谷法院法官在做普法宣传时对旁听人员讲的最多的。
该院在审理案件中充分践行“同案同判”,发挥类案的指引效应,尤其在处理涉及民间借贷、委托理财等涉民生纠纷时,通过审理个案总结问题,汇总高发易发风险点,强化与市场主体、监管部门沟通联系和信息共享,近两年通过在审判中发现的监管漏洞,及时向市场主体、监管部门发送6篇司法建议,揭示潜在风险,引导市场良性健康发展,依靠市场力量,形成纠纷化解合力。
积极对接金融办、市场监管局等监管机构,与物业、保险类行业协会定期沟通协调,建立群体性、重大疑难纠纷联合化解工作机制,推动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从源头上减少涉企业纠纷发生。
同时该院建立法官会议和类案检索工作机制,通过法官会议形式,加强对类型案件的研讨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合议制、随机分案、类案检索等制度规范,进一步明确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统一涉民营企业案件裁判尺度,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民商事、行政、刑事及执行办案规范,提升审判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