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千里万里也要把“它们”送回家里
作者:平谷法院  发布时间:2024-04-28 19:04:58 打印 字号: | |

四月的海南,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来临之际,北京高院、平谷区委政法委、平谷区法院一行,来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举行野生海洋动物制品移交仪式,不远千万里将珍稀野生动物“送回家”。北京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安凤德,北京市平谷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韩小波,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苏启雅,平谷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杜岩,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出席,北京高院民一庭(环资庭)、平谷法院、海南旅文厅、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仪式由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副馆长朱磊主持。



工作缘起,一件环资案件背后的深入思考


琼海市潭门镇是一个千年渔港,被称为“南海之门”,曾是海南全省加工、销售砗磲的最大交易市场,也是一个因砗磲而兴盛的城镇。2017年,海南省政府发布禁令全面禁止海南岛出售、购买砗磲及其制品。


△部分标本实物照片

平谷法院审理的一起环资案件被告人于2014到2021年间,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市场非法收购玳瑁标本、砗磲制品及印章料等当地出产的野生动物制品,2022年7月被公安机关查获。经鉴定:上述野生动物均系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平谷法院严格审理该案,并依法作出判决,对在案扣押的玳瑁标本、砗磲制品及印章料予以没收。

该案没收的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称为“贝王”,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海洋生物;没收的玳瑁俗称“十三鳞”,又叫长寿龟,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两者制品均为违禁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罚没财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依法没收的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应交由野生动植物保护主管部门、海洋执法部门或者有关保护区域管理机构按规定处置,或者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交由相关科研机构用于科学研究”。

经前期充分的调研、沟通,并经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平谷法院决定将上述涉案物品移交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收藏并用于科学研究。


庄严移交,专业力量妥善收藏处置海洋野生动物制品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位于琼海潭门千年渔港旁,占地面积150亩,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馆内设有8个陈列展览,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南海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及海上丝绸之路。2020年起,开始征集能够反映南海自然生态的自然标本等,接收公安、边防、海关、海警、法院、工商管理等部门依法没收、移交的制品。

仪式上,平谷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杜岩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签署了移交文书,将没收的91件玳瑁和砗磲制品移交给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包括玳瑁标本(黄色斑纹状、黑色斑纹状)2只,金鱼形砗磲雕刻制品1件,象形砗磲雕刻制品2件,砗磲制品章料81件,砗磲雕刻制品3件,砗磲未雕刻制品2件。

双方约定,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在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下,对移交的野生海洋动物制品用于收藏科研等合法用途。同时,双方就畅通移交罚没野生海洋动物制品渠道达成一致,约定在职权范围内就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资源保护等方面加强协作,共同为海洋生物保护贡献力量。双方还就联合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建立了长效机制,最大程度地实现移交制品对社会公众的警示教育作用,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此次平谷法院向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移交涉案野生海洋动物制品,在环境司法方面再一次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成功的探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也将借助专业力量对这批物品进行妥善地整理、保管、修复,进行有效地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它们的社会公共效益,以及对社会公众的警示教育意义。


拓宽渠道,开启北京海南跨区域环资审判、文物保护新路径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强调,“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必须坚持职能部门协同治理的司法理念,积极主动促推司法衔接配合”。为更好地实现涉海南文物保护,规范罚没野生海洋动物制品保管处置工作,与会领导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在畅通北京法院系统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常态化合作渠道上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北京作为首善之都,海南作为南海开发和保护的前沿基地,两地虽然相隔千里,但共建美丽中国、共谋人民福祉的目标和责任是一致的,两地建立野生海洋动物制品常态化移交工作机制是可行的、必要的。

安凤德在讲话中指出,平谷法院向南海博物馆移交珍稀野生海洋动物制品,标志着两家单位开启了合作共建新篇章,促进了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与科学研究、文物保护融合发展。希望北京法院能以本次移交活动为起点,与海南政法系统、机关单位、社会团体等共同探索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交流、合作、互鉴,画好“同心圆”,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换为生动实践,努力实现环境资源保护执法司法与源头治理双赢、多赢、共赢。

苏启雅在讲话中指出,南海是野生动植物的“宝库”,博物馆作为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在自然生态、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作用显著。此次移交不仅彰显了人民法院惩治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犯罪的决心,还引导公众自觉保护海洋动植物资源,达到了惩治违法犯罪和宣传教育的双重目的。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海南与北京双方有关单位在野生动物保护、涉海南南海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深化协同合作,建立长效常态化合作机制。

韩小波在讲话中表示,此次平谷法院将珍稀野生海洋动物制品移交给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收藏并用于科研,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开创了环境资源审判涉案物依法处置、科学管理的新路径。希望双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拓宽渠道、深化合作,建立更加广泛的常态化移交机制,为同类案件处置涉案物消除后顾之忧。

辛礼学在致辞中表示,南海博物馆将充分发挥文化传播主阵地的作用,通过举办展览等多种方式,向公众科普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提升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同时借此次活动,与北京法院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来源:平谷法院
责任编辑:平谷法院